前些日子,收到住在紐約市的姪兒(大弟的次子)的電郵,告知他打算今年(2022年)九月底帶他父親(大弟)回去台灣屏東故鄉的一家安養院以安渡晚年。七十多歲的大弟這個“落葉歸根,不如歸去”之感觸及計劃,我在去年就常在電話與大弟的交談中,聽大弟提起。大弟說:“ 二姊,我年紀大了,髪蒼蒼、視茫茫,又病痛纒身。兩個兒子各人忙各人的事業及家庭,我在異國感受到孤寂,不如返鄉、落葉歸根!”。聴了令人傷感!
大弟若照他的計劃,今年九月要返回故鄉的話,他是我六個在美國的兄弟姊妺中第三個返鄕落葉歸根的人。
一九六七年的夏天,我離開台灣來美國留學,接着一九六九年夏天,大弟也來美國留學。我經過十幾年的打拼奮鬥,學業、事業和家庭逐漸穩定。於是,在一九七九到一九八一年的三年間,我先後接二弟、三弟、小妺及大姊從台灣移民來美國發展定居。當時,二弟、小妺及大姊都己結了婚有小孩,只有三弟仍單身未婚。那時,大家都年輕力壯只知埋頭苦幹,像大多數的第一代移民一樣,昐望落地生根,給下一代更好的成長與生活的環境。
時光飛逝,一幌過了二十多年後,在2003年底妺夫從美國回台灣探親期間,不幸突然在台灣因心臓病而過世。那時,小妺的兩兒一女都己大學畢業,有自立的能力。傷心之餘,小妺希望兒女們能留在美國成家立業而落地生根,自己卻毅然決定獨自返回故鄉屏東,落葉歸根。
小妺是位虔誠的基督徒,回到故鄉屏東、內埔,在教會裡很活躍,附近又有很多親戚朋友,她生活過得溫馨快樂。偶而也來美國探望兒女及孫兒女們,她認為當年毅然選擇返鄉落葉歸根是對的。
2015年的九月下旬,我住在美國東部的三弟不幸突然在他的住處中風倒地而昏迷不醒,經過四天後才被發現送往醫院急救治療。他命大幸運地逃過一劫撿回一條命,但他右半身失去知覺,而且失去大部分語言表達能力。非常感謝這期間親朋好友們給他的關懷、資助及鼓勵,友情的温暖是他體能進步最大的動力。
因為在美國要顧人做全天的看護非常昂貴,而復健之路又非常漫長,我的三弟媳及姪兒只得在當年十一月底帶着親朋好友們的祝福及資助,將三弟帶回並讓他獨自留在故鄉屏東的內埔做長期的療養及復健。幸好台灣有全民健保制度之實施非常便民,再加上台灣有外勞的看護可請,所以三弟在内埔,我小妹的住家附近買了一個小公寓,以便小妹就近幫忙照顧。小妹也幫三弟申請顧用了一個菲律賓來的女看護。這些年來,三弟在故鄉親戚朋友的親情及友情的關照下,體能恢復得不錯。看來有故鄉可回、能落葉歸根是幸運的。
人生機遇難料,我們移民美國的第一代台美人要落葉歸根? 或是落地生根? 每個人有不同的感觸及想法。
每一個國家都有它的好處及缺點,當然美國也不例外。我時常都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有機會住在美國,這個自由、民主、法治的國家。這個國家提供我們自由的生活方式、豐富的社會資源,還有公平的教育及工作的機會。雖然社會上有些種族歧視、欺詐和犯罪等等問題,但有那一個國家是十全十美的呢?
我們移民來美國的人,若選擇落地生根的話,就應該要擁抱、認同、愛護及關心這塊我們居住了四、五十年的土地,把它當作我們新的故鄉。退休後,除了關心台灣的事物外,更應該盡量參與本地的社區服務及活動,以回饋主流社會。經由參與、服務及回饋,我們自然而然就會有個歸屬感,而讓自己覺得我們屬於這塊土地,也屬於這個國家。不是嗎? 我們的子孫生長在這裏,也將在這裏成家立業、落地生根。這裏是他們的家,也應該是我們的家。(寫於北加、東灣)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