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捨與感恩 (陳茂雄)

陳茂雄

宜蘭縣長的選情一直是綠營重要的話題,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就質疑,林姿妙擁有一支不是自己名下的手機門號,而是用移工名義申請的儲值電話卡,幫她申請門號的人還懂得不要用本國國民當人頭,「公文拿反的人卻懂得用王八機,林姿妙確實高深莫測」。雖然民進黨一直提出林姿妙的能力不足以擔任縣長,且官司纏身,依常理判斷,她應該沒有連任的機會,可是民調顯示,她還是居領先的地位,綠營應該研究是甚麼原因促成這種選情,政壇上不可能依賴罵就把對方罵垮。

上週筆者在媒體以「謙虛外表包裝了傲慢」為主題分析林姿妙獲得主流民意支持的原因,一般政治人物雖然對選民彎腰鞠躬,有很謙虛的外表,然而其對選民卻隱藏「施捨」的味道,選民與政治人物之間,顯現出人格不平等。林姿妙與選民之間則顯現出親友的關係,人格平等,絕無哪一方「施捨」的問題,所以選民喜歡她。有讀者認為筆者變了,以前會鄙視林姿妙類型的政治人物,現在不會。這種陳述錯得離譜,筆者一向主張人格平等,絕不可能鄙視林姿妙類型的人。

戒嚴時期,一般民眾對獨裁政權敢怒不敢言,所以對政治犯相當尊敬,那時候政壇是英雄的舞台,因政治問題坐牢的人備受民眾尊敬。解嚴初期,雖然因政治問題而坐牢的或然率很低,可是民眾被迫害的悲情還在,所以對評析政治議題者相當尊重,從事政治評論者往往會有很多信徒。報禁開放一段時間之後,民眾沒興趣扮演信徒的角色,而要扮演傳道者,更追求人格平等。也因為如此筆者在設計「台灣安全促進會」的部落格時,自稱為「平凡」,描述如下:「我是平凡,天下萬物皆屬平凡,可是一般人卻忙於將平凡的事複雜化,再將複雜的事簡單化。」

台灣民眾最早崇拜英雄,後來是思想家,到了九0年代後期,多數人已經追求人格平等,只是多數政治人物還不懂得群眾的心理,與群眾來往還帶有施捨的氣氛。世台會每年開一次會,地點選擇世界各地,但遇到選舉那一年就回台灣開會,順便助選,二00四年的總統大選,就回台灣開會,民進黨派了一位重量級官員蒞臨演講,那位官員一向很謙虛,筆者對他的印象很好,演講完了筆者也與其他聽眾一起熱烈的鼓掌,但聽了金美齡一席話後,全身冒冷汗。

那位重量級官員開場白就表示自己非常非常忙,但為了世台會,再忙也要來,接下來當然就介紹民進黨對台灣的貢獻。演講結束重量級官員剛離開會場,金美齡就急速上台搶麥克風,連珠炮的提出數個問題:「在場有誰不忙的?」「我們回台投票的旅費是否自掏腰包?」「民進黨選贏了是誰當官?」「是我們嗎?」「我們要表達感恩嗎?」

那位重量級官員的演講四平八穩,只是讓人感覺對世台會「施捨」的味道,金美齡比較敏感,立即聞出真正的味道。以前民進黨還是小黨的年代,任何人找民進黨,都會讓人覺得有助於該黨,因而表達「感恩」。該黨「大尾」之後,認為大家會為了一杯羹而靠向該黨,與人接觸時,很自然的顯現出「施捨」的氣氛,完全看不到「感恩」。

林姿妙還不夠「大尾」,事實上依其性向也不可能太「大尾」,所以會與選民平起平坐,她臉上出現的只是「感恩」,沒有「施捨」。臉上帶有「施捨」印記的政治人物怎麼跟她比?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hchen0201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