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忠領袖 ( 王健椎 )

有江東小霸王之稱的孫策,不幸在二十六歲喪命,去世之前,囑咐弟弟孫權接掌大權,繼續在江東經營,還叮嚀其他的弟弟,要全力輔佐孫權,不得有異心。當時,廷中的曹操,本來要趁此機會,出兵來消滅孫權,奪取肥沃的江東,但是他的謀士反對,認為乘人有喪時攻擊,欠缺仁義之氣,建議他善待孫權,並封孫權為將軍,防止他結合袁紹來攻擊,曹操聽了。二十六歲的孫策,竟有超人的遠見,找有智慧的孫權來掌權,還建立崇高的威信,讓孫權能專心經營。有了將軍名位的孫權,威震江東,深得民心,而成為後來三國的吳國。千年前,就有這樣的家族,大老板去世後,沒有爭權奪利的內鬥,企業照常興隆運作,實在不簡單!

三國江東小霸王 囑咐孫權來接棒

家族企業永輝煌 千年楷模今人忘

就在此時,盤據河北的袁紹,聽到孫權被封為將軍,醋味激增,卓然大怒,決定發動七十萬大軍,攻取曹操的許昌。袁紹手下有個謀士,名叫田豐,先前因諫言袁紹,不要聽信劉備之言,出兵去攻擊曹操,而被袁紹關在監獄,看到袁紹又要出兵,再次奉勸袁紹靜待天時,不能大意興兵,再度惹怒了袁紹。袁紹手下另一謀士,沮授,也反對袁紹出兵對抗,認為袁紹軍糧充裕,只要耐心等待,熬過一段日子,曹操必然因糧盡而敗退。沮授忠心耿耿的諫言,袁紹不但不聽,還將沮授鎖在牢內,誇言凱旋回來後,要將沮授和田豐一起治罪。雖然受到如此的刻薄待遇,沮授和田豐對袁紹的忠誠,絲毫不變,一心一意地追隨袁紹,導致悲哀的下場。

謀士沮授和田豐 袁紹不知要重用

冥頑不靈誠與忠 一般凡人想不通

除了沮授和田豐,袁紹還有一個精明的謀士,許攸。曹操和袁紹的戰爭,過了一段時間後,誠如沮授所料,曹操軍糧將盡,曹操發了書信去求救,信中除了求糧外,還寫了關於許攸的貪污往事。不料,傳信者途中被袁紹的士兵攔截,抓來見許攸,確定曹操軍情危急,許攸馬上稟報袁紹,要袁紹立刻出兵攻擊曹操,誰知多疑的袁紹,看完書信後,只相信許攸的貪污,不信曹操缺糧之事,藉機羞辱許攸,甚至懷疑許攸的忠誠,認為他是曹操的奸細,要他閉嘴退下,別再做任何諫言。許攸看到袁紹的反應,失望至極,仰天長嘆,本欲拔劍自殺,幸虧他的左右即時提醒,他與曹操認識,何不投靠曹操?就這樣,許攸撿回了一條命,曹操得到另一好謀士。

看破袁紹肚量小 仰天長嘆要自了

左右提出特效藥 許攸決定投曹操

投誠後的許攸,深知曹操的困境,獻計曹操劫糧,來改變頹勢。被袁紹關在牢中的沮授,看到天象不對勁,預測曹操將派兵去劫糧,以緊急事件為由,要求獄卒帶他去見袁紹,沮授將曹操會劫糧的判斷,詳細地告知袁紹,並要他做好準備。聽到沮授的警告,袁紹不但聽不下去,還譏笑沮授是個待罪之身,竟敢妖言惑眾,將沮授斥回,並換掉原先的獄卒。當袁紹敗軍逃亡後,沮授被卡在監獄中,無法逃脫,雖然和曹操認識,見到曹操後,馬上說不投降。曹操還告訴沮授,袁紹沒腦袋,不重用你的謀略,你為何還如此的執迷不誤?曹操還特別厚待沮授,將他安排在軍中,誰知不領情的沮授,竟然暗中偷軍馬,要去投靠袁紹,被曹操逮個正着而被處死。

許攸獻計去劫糧 曹操尊重不亂想

沮授獄中看天象 袁紹不信有災難

袁紹的另一謀士,田豐,也沒有好下場。袁紹戰敗之後,正在後悔未聽田豐的話,無顏見鄉親父老之時,袁紹的另一手下,因過去建議袁紹出兵,和田豐意見不同,為了掩飾自己的錯誤,竟向袁紹密告田豐的壞話,說在監獄中的田豐,吹噓他早就料到袁紹必敗,袁紹因此惱羞成怒,派人去殺了田豐。死前,田豐才怨嘆自己的無智,不認識袁紹就盲目跟隨,太慢了。

惱羞成怒不用談 聽信讒言才遺憾

田豐沒有好下場 死前怨嘆已太慢

許攸看到袁紹的多疑無謀,成不了大器,而將他的忠誠轉向曹操,立下大功。從袁紹的立場來看,許攸背叛了袁紹,是所謂的叛徒奸逆;但是從客觀立場來看,如果提出的策謀一直被拒絕,還不時被羞辱,何必堅持對袁紹忠誠?如果不是政權的領袖,而只是一個政黨,則應該沒有什麼忠誠不忠誠,不是嗎?另一個極端,同樣是袁紹手下的沮授,不時有高超的計謀,卻三番兩次被袁紹拒絕,還被監禁下獄,但一直到被處死之前,他都沒有覺悟,不但無法發揮才華,還平白失去生命,是他痴呆的忠誠耽誤了他?看來,執迷不悟的崇拜追隨,缺乏理智的判斷,結果將很難完美。民主的社會,政黨門戶開放,可以自由地跳來跳去,不用擔心被整頓懲罰,但是,禁得起社會媒體的口水嗎?

偉大領袖愛效忠 為國犧牲做英雄

民主政黨大門開 自由出入無人擋

(作者為南加台僑)0129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