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17日報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徹底改變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軍事戰略,促使北約將自身的作戰能力恢復到冷戰時期水準,面對充滿侵略性的俄羅斯,並重新考慮在其東部邊界實施威懾的方式,不讓俄羅斯越雷池一步!
報導指出,北約正迅速從所謂的「報復威懾」(deterrence by retaliation)轉變為「拒止威懾」(deterrence by denial)。過去的理論是,在俄羅斯入侵的情況下,成員國必須堅持到盟軍(主要是美軍)馳援並反擊,以將俄軍擊退。
但當俄羅斯在占領的烏克蘭地區(從布查、伊爾平、馬立波到赫爾松)實施暴行之後,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等邊境國家,不再願意冒遭俄羅斯佔領的風險。他們指出,在烏克蘭入侵的最初幾天,俄軍佔領的土地比波羅的海的國家還大。
報導中說,北約轉向「拒止威懾」戰略,意味更多軍力人常駐在與俄羅斯的邊境、美國和盟國之間大量的軍事計劃整合,國防開支增加以及對盟國更多的具體要求,包括它門應該擁有甚麼樣的軍隊和設備。
紐時指出,北約現在的目的,不僅是讓自己的軍隊更強大、更有戰鬥力,而且還要讓他們更加被俄羅斯察覺,「這是威懾的關鍵因素」。自由時報0418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