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廿四日獨家報導指出,鑑於鋰化合物的廣泛用途和高戰略價值,以及鋰礦儲量在全球名列前茅的加拿大、澳洲等西方國家紛紛基於「國家安全」防範中國取得更多鋰礦,做為當今全球鋰冶煉領導者的中國正往開發中國家耗費鉅資囤積鋰礦權益;但該些投資標的國多數政治不穩定、存在資源民族主義或民眾有抵制心理,常有示威抗議、監管延遲、計畫取消等狀況,因此中方可謂下險棋,但其「高風險戰略」若奏效,中國企業恐在二○二五年控制全球所需三分之一鋰礦產能。
投資標的國 多數政治不穩定
全球有豐富鋰藏量,它是智慧型手機和電動車所需鋰動力電池的必備材料,英國諮詢公司「基準礦物情報」估計二○三○年時全球需求可能高於供給約卅萬公噸;但從開採至達到鋰電池需求等級,須耗時加工精煉。
中國企業過去兩年共斥資四十五億美元收購近廿個鋰礦股權,大部分位於拉丁美洲和非洲。但挪威諮詢機構「睿諮得能源」認為,這是中國在別無選擇之下的嘗試,因為中國投資的馬利、奈及利亞等國面臨恐怖主義威脅,辛巴威、墨西哥、智利等國更試圖收緊對本國礦產資源的控制權:辛國去年十二月對未加工的鋰實行出口禁令,外國公司等同被迫在其境內加工;墨國政府二月簽署法令,快速推進墨國鋰資源的國有化;智利總統四月要求欲開採智利鋰礦的民營公司,須和智利國有企業合作;中國大舉投資的玻利維亞更把礦產資源國有化寫入憲法,當地約擁有全球近五分之一鋰資源,但有過與外國公司解除鋰協議的先例。
大舉投資玻利維亞引爭議
來自中國的全球最大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一月宣告,正在玻國南部波托西省推動玻國國有鋰業公司「YLB」與財團合資打造明年生產二.五萬公噸電池級碳酸鋰目標,但全案並不透明,引發當地社會強烈批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三月曾當面提醒「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務必弄清市場規模及風險,防止「孤軍深入,最後卻被人兜了底、全軍覆沒」。惟專家認為,中企在中國政府的政治支持和強大供應鏈網路撐腰下進軍,比西方企業更具優勢;但也點名中企面臨財務風險,如二○○○年代中期,原物料商品價格暴漲,中企斥資鎖定如鐵礦與鋁的長期供應價格,不料之後原物料價格下挫,只能認賠。公關諮詢公司Teneo警告,如今關於關鍵礦產的政策討論充斥著類似的稀缺心態,有可能給又一輪無把握的投資埋下伏筆。自由時報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