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給阿媽的一封信》陳慧齡談14年磨一片
(記者林蓮華/洛杉磯報導)為配合3月的「女性歷史月」,由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台灣學校主辦,洛杉磯台灣書院、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台灣電影工具箱贊助,舉辦的5場台灣電影欣賞,最後壓軸在3月26日(周日)西來大學以大螢幕放映《給阿媽的一封信》,導演陳慧齡蒞臨會場與觀眾交流映後座談會,暢談14年磨一片如何完成群像建構台灣歷史的宏願,當日並邀請揚名好萊塢曾奪下「艾美獎-最佳動畫」台美裔導演/作家游朝敏(Kevin Yu)擔任貴賓,在主持人吳兆峯以英台華三種語言翻譯下,觀眾反應熱烈聲聲讚,欲罷不能。
用群像拼貼台灣歷史
當天主辦單位大洛杉磯台灣會舘董事長陳柏宇及轄下台灣學校校長林淑卿致歡迎辭,西來大學副校長Vanessa Karan、駐洛杉磯經文處處長紀欽耀及副處長張正育,洛杉磯台灣書院主任簡德源,洛僑中心副主任劉岱欣副主任等貴賓皆到場全程觀賞。
紀欽耀處長觀後談心聲反應,十分敬佩陳慧齡導演收集數千幅以上的畫作,花費10年以上的時間拍攝表示敬佩。嚐試用群像藝術拼貼記憶,包含不同立場,透過本片以一個個真實故事,拼貼出屬於台灣不同時代、不同族群的記憶圖像,真實呈現台灣多元包容的歷史,導演在族群融合過程中,用愛反思紀念來彌平歷史留下的傷痛,刻劃的十分感人。
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
說起拍片靈感,陳慧齡導演說道「我在法國留學電影時,為感謝好友夫婦平日照顧,所以拍攝他們家族猶太人被迫害的故事《寄給天堂的信箱》送給他們紀念,自此我也想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
她曾任中學美術教師,辭掉教職到法國念電影,學成後回台灣教書讓她興起拓展讓學生也成為"有故事的人",第一步就是從執教的高雄學校開始,她邀請片中8位台灣年輕人創作,還有60多所學校八千多位學生參與,發起島嶼的集體記憶計畫,一走就是歷時十年的光陰。
她多次強調這是一場「修行」,創作理念簡而言之,若以"名詞"來看就等於群象- 島嶼的集體記憶;若以"動詞"來看就等於建構- 有機的生命共同體。
的確短短105分鐘複雜交錯的故事,曾經生長在台灣的觀眾,都能在影片當中找到同理共鳴。
聚焦再取捨 濃縮台灣近代史紀錄
談起創作歷程,最後片尾呈現每一位學生紀錄阿公阿媽的故事再用相片或畫作繪集,可以看到每一幅畫都是一個家族一篇篇歲月的故事,十分龐大複雜,如何聚焦再取捨,濃縮成為這部貼近台灣近代史的紀錄片?
陳導演解釋,就是一直不斷的實驗修改重練,當初收集200多張故事時無法取捨,也是受到老師的鼓勵支持所有的努力都不會浪費時間,才定心反覆粹取自己想要的呈現型式。
然後當第一位施同學願意以第三代視野願意拍攝家族的故事時就漸入佳境,直至有8位採用影像拍攝;至於學生們的畫作來源,是課堂的寒假作業,然後給他的整個學期完成發表,孩子們必需課堂分享抽象畫作背後的阿公阿媽故事。
導演也回答在這些孩子們的影響?本來很多學生拒絕或嫌棄這份作業,後來了解阿公阿嬤當年的故事,透過凝練完成的畫作或影片,懂得更孝順理解老人家,學會感恩包容,視野擴大,了解台灣歷史軌跡,有的生活態度也改變了,尤其期間也有老人家過世,學生的作品就成為家族最珍貴的紀念。
記得有個學生說道「原來以前我們的阿公在二戰時,一邊是開日本飛機,一邊是開國民黨飛機的,當他們對戰時,一定沒想到多年後他們孫子現在是同班的同學。」
至於穿插運用攝影方式,不論是創作或剪接,故事必須代表台灣不同的族群、差異的立場,在影片的啟承轉合中,觀眾可以看到影片結構緊促著對比的衝突,和相似兼容的節奏並行。
二二八施暴者不值得被寬容
事實上,每個故事即使經過歲月洗禮,透過影片阿公和阿媽,或遺族看似雲淡風輕的描述,卻十分衝擊觀眾的心,陳導演以阿媽小時教她唱的「一支鳥仔哮啾啾」寓意開啓到底是誰弄破阮的巢?二戰後族群的對立,釀成228事件及白色恐佈的受難者;例如影片中優秀作曲家鄒族的高一生,最後家人以歌詠及詩作紀念他殉難的事蹟;因轉型正義,50年後,女兒才遲遲收到父親被蔣介石裁定槍決的政治犯寫的最後家書,字字血淚;施家為了保護被通緝的思想犯哥哥,哥哥自囚在家後院狹窄僅容躺下空間,歷經30多年,兒女全然不知的悲哀;觀眾的眼淚是不捨那段說不清道不明的人事滄桑,罪魁禍首無法繩之以法的不公。
片中曾出現「寬容」兩字,台灣籠照長達38年的戒嚴時代,228和白色恐佈,釀成族群撕烈,遺毒至今,值得「寬容」嗎?
陳慧齡導演強烈表達,影片寫著「寬容」的家族,是有虔誠宗教信仰支撐;事實上,島嶼上的每個人都受到世代牽連的影響,每個人到底該選擇寬容或無法原諒,像她個人認為不值得原諒,不可以被原諒。我們更沒有權利強迫要求受難者的家族必須做到原諒。
她對觀眾提問應該多加些反抗的元素,她分析政治有三個面向,政權、主權、人權,她比較著重在人權及主權的結合。
未來,她透露仍然在作「島嶼記錄」的工作,越來越多老師主動加入;目前也正在募資下一部影片,同樣是涉及228和白色恐佈,創作理念是在光和希望,把歷史扭曲或空白的斷片,用人民口述歷史填補。
廢棄倉庫驚見曠世老爺車 拍賣會上300多萬英鎊成交
國外一名囤積症患者卡爾2009年過世後,所遺留下來的收藏讓家人們苦惱許久。最終,卡爾的外甥子女決定要整理出一些有價值的藏品並拍賣,出乎意料的是,兩人在倉庫裡找到一輛夢幻逸品1937年出廠的布加迪57s,日前這輛老爺車在巴黎古董車展上,以驚人的300多萬英鎊(約新台幣1億1千萬元)拍賣成功。
綜合外媒報導,國外一名囤積症患者卡爾(Harold Carr)在2009年過世後,留下一個巨大的倉庫給家人們,卡爾的外甥子女決定要整理他遺留下來的收藏,期待能夠從中掏出一些值錢的東西變賣,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在卡爾的倉庫裡發現一輛曠世老爺車,經過鑑定後發現是1937年出廠的布加迪57s(Bugatti Type 57S)。
這輛布加迪在1937年完工後,由英國賽車手俱樂部的第一任主席霍維(Earle Howe)買下,持有了8年後才賣掉,幾年間輾轉過許多人,最終1955年卡爾以約895英鎊從一名勳爵手中買下這輛車。可惜的是,卡爾只開過一小段時間,就把這輛跑車塞進倉庫近50年。
沒想到,這輛夢幻逸品就這樣蒙灰了近百年。外甥子女請來專家鑑定整理後,將這台車推上2023年的巴黎古董車展(Retromobile),最終以驚人的300多萬英鎊(約新台幣1億1千萬元)與新主人成交。自由時報0325
91歲老翁5天縱走美國大峽谷 創金氏世界紀錄
老當益壯!美國科羅拉多州91歲老翁傑普凱馬(John Jepkema),和朋友花了5天時間成功完成大峽谷縱走,創下最高齡步行穿越大峽谷的金氏世界紀錄。
據《UPI》報導,傑普凱馬和友人從大峽谷北邊的北凱巴布小徑(North Kaibab Trail)開始,下降14.3英里又6000英尺(約24.8公里)抵達大峽谷底部,接著一路朝著光明天使步道(Bright Angel Trail)前進,在上升9.6英里又4500英尺(約16.8公里)後抵達大峽谷南緣。
傑普凱馬透露,他之前就已經完成相同路線的大峽谷縱走,但在得知金氏世界紀錄的年齡紀錄後決定再來嘗試一次。為了這場挑戰他連續4個月每天都步行5至8英里(約8公里至12.8公里),而且是在背著30磅(約13.6公斤)的背包下,儘可能在不同路徑和海拔的步道練習。自由時報0324
五角大廈公布研究 飛行員癌症發病率比常人高出24%
美國國防部近期發布一項研究,指出飛行機組人員與地勤人員在各項癌症的發病率都比一般人還要高,其中飛行機組員罹患各種癌症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4%。
根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國防部針對1992年至2017年在軍機上飛行、工作以及地勤人員,約90萬名服役人員進行為期1年的研究,數據在調整年齡、性別與種族後,將服役人員的數據與美國總人口進行比較。
研究發現,飛行機組員罹患各項癌症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4%,罹患黑色素瘤的機率高出87%、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高出39%,男性前列腺癌發病率高出16%、女性的乳癌發病率也超出16%。除了飛行機組員外,地勤人員在所有類型癌症的發病率也比一般人高出3%,腦癌與神經系統癌症發病率高出19%、甲狀腺癌發病率高出15%、腎臟癌發病率高出9%、女性乳癌發病率高出7%。
美國國防部指出,此項新研究是截至目前為止規模最大、最全面的研究之一,針對所有軍種以及空中和地勤人員進行研究,由於發現機組員及地勤人員發病率更高,美國國防部必須進行更大規模的審查,以試圖了解機組人員的生病原因。美國國防部指出,此項研究並不代表機組人員和地勤人員服役時會導致癌症,因為在分析結果時存在許多不可控潛在因素,包括家族病史、抽菸及喝酒。
另外,研究也發現,當機組員被罹患出有癌症後,他們比普通人更有可能存活下來。研究表明,這是因為他們必須定期進行體檢,所以能及早診斷,加上服役時的運動健身要求,機組員會處於比一般人更好的健康狀態。自由時報0319
ChatGPT開發者:人工智慧恐威脅人類
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開放人工智慧」(OpenAI)在去年底推出令全世界都驚艷的「ChatGPT」,15日又再推出新一代語言模型GPT-4,讓人工智慧(AI)成了全球輿論焦點。不過被譽為ChatGPT之父的阿特曼(Sam Altman)16日竟表示,公司推出這項新技術,同時也害怕其帶給人類的真正的危險。
據《衛報》報導,OpenAI執行長阿特曼近日受訪時表示,作為共同開發者,最讓人擔心的是ChatGPT是否被用來大規模散佈假消息,在編寫電腦代碼上做得越來越好的情況下,輕易就能用於侵略性網路攻擊。不過阿特曼也提到,儘管ChatGPT存在危險性,但它仍是人類至今開發的「最偉大技術」。
報導指出,企業家馬斯克(Elon Musk)同樣是OpenAI首批投資者之一,他曾多次發出警訊,認為AI和AGI(通用人工智慧)等相關技術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險,並且擔心微軟在其Bing搜索引擎上託管ChatGPT,卻解散道德監督部門。馬斯克認為,政府也應制定與AI相關的安全法規。
對於AI的安全監管議題,阿特曼提到,有些人沒有設下安全限制,但社會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來弄清楚該如何反應,因此如何監管、處理會顯得相當重要,以防止對人類造成潛在的負面影響,不過人們也應該為自己產生的敬畏之心感到高興。自由時報0318
NASA韋伯望遠鏡 拍下恆星罕見景像
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觀測到的珍貴畫面近日曝光──1顆瀕臨死亡恆星的短暫影像。
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週二(14日)在德州首府奧斯汀(Austin )舉行的「SXSW 2023」博覽會上,發表了這張令人驚艷的照片。
此次觀測是韋伯太空望遠鏡2021年底發射後,紀錄的首批影像之一。透過紅外線技術,1萬5000光年外一顆巨大的熾熱恆星隨即映入眼簾,1光年約為5.8兆英里(約9.3兆公里)。
照片可見周遭的星際物質泛著紫光,如同鮮花般,點綴了恆星的輪廓。數十年前,更早服役的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也曾拍攝同一顆恆星,但因為技術差異,看起來更像是團火球。
科學家表示,該恆星景象相當難得,只發生在即將爆炸、蛻變成超新星的少數恆星上。參與該項目的歐洲太空總署科學家馬林(Macarena Garcia Marin)說:「我們從未見過類似的情況,真的很令人興奮」。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指出,這是顆位於射手座的恆星,正式名稱為「WR 124」,其質量約為太陽的30倍,且已經分離了相當於10個太陽質量的星際物質。自由時報0315
Google文件與Gmail導入生成式AI 自動寫文案草稿
Google今天宣布,正將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帶入生產力套件Workspace中,首先在Google文件和Gmail推出採用AI技術的寫作功能,可根據主題自動生成文案草稿,或將筆記轉化為會議紀錄和工作項目。
Google Workspace產品副總裁沃里奇(Johanna Voolich)在官方部落格發文說,人工智慧(AI)在建構產品方面帶來許多革新,在Google的生產力套件中,先進的AI技術已協助30億使用者透過智慧撰寫和智慧回覆節省更多時間,包括在Google文件撰寫摘要,並防範惡意軟體和網絡釣魚攻擊。
沃里奇說,Google現在嘗試將生成式AI的功能導入Workspace,讓使用者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創作、互動交流和協作。首先在Google文件和Gmail中,向值得信任的測試人員推出第一款採用AI技術的寫作功能。
只要在Google文件輸入想撰寫的主題,就能立即產生草稿,還可以與AI協同合作夥伴一起潤稿和編輯,並根據需求獲得更多建議。
此外,「重新編寫」功能可協助使用者將Gmail行動版中的筆記,轉化為精美的會議紀錄和工作項目。
沃里奇指出,採用AI技術的應用會隨著使用者的回饋而逐漸改善。Google將在3月起,從美國的英文版開始,先向部分值得信任的測試人員推出這些新功能體驗。經過反覆測試和改善後,才會將這些服務提供給更多國家、地區和語言的使用者。自由時報0314
明年秋天天文盛宴! C/2023 A3有望成為17年來最亮彗星
明年秋天夜空有望出現天文奇景!今年初中國紫金山天文台發現一顆天體,但後來失蹤,直到2月22日ATLAS南非天文台通報發現新彗星,經比對就是紫金山天文台所發現的天體,這顆彗星命名「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正式名稱為C/2023 A3,預估明年10月最接近地球時,最大亮度可能高達0等,肉眼輕易可見。
據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天文預報訊息顯示,「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將於2024年9月28日通過近日點,接著在10月12日最接近地球,距離地球僅0.47個天文單位,預估星等更將達到-1.3等,後續修正為0.3等,若接下來沒有更明亮的新彗星被發現的話,這顆彗星將成為2007年後最明亮的彗星之一。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軌道周期推估為8萬年,目前在木星與土星之間,亮度僅約18等,預期要等到2024年的9月亮度才會上升到肉眼可見的程度,預計將於2024年9月27日通過近日點,若可在通過太陽後倖存,將在10月12日最接近地球,目前預期它的最大亮度可能高達0等。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有機會成為自2007年麥克諾特彗星(McNaught,C/2006 P1)亮度-5.5等後最明亮的彗星之一,不過由於時間還有一年餘,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實際亮度如何還有待後續觀察。自由時報0314